
集裝箱船訂單放緩為新技術研發提供機遇
2019-10-18 07:45:32
來源:中國船檢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由于運力過剩,市場上的集裝箱船訂購活動正在放緩,不過,據航運咨詢機構Sea-Intelligence首席執行官Alan Murphy稱,這種形勢可以給新興船舶技術的研發提供機遇,有助于業界實現IMO 2050環保目標。
有數據顯示,目前的集裝箱船訂單在現有船隊運力中占比11.7%,新船訂單數量占現有船隊船只總數8%。Alan Murphy在Sea-Intelligence的每周分析報告Sunday Spotlight中寫道:“目前的情況給航運公司提供了一個從多方面改變行業長期態勢的絕佳機會。”
對航運公司而言,最明顯的機遇就是緩解供需關系的不平衡。“隨著集裝箱市場發展成熟,2%-3%的需求增長已成為新常態,” Alan Murphy表示。“如果新運力的注入多年走低,需求量就能趕上供應。”
Alan Murphy提醒稱,過去供應過剩并沒有能阻止航運公司過度訂造新船,但他也承認集裝箱航運領域的整合風潮(全球20家集運公司目前已減少至9家)可能會從全球層面上影響新船訂造活動。“只有6到8家這樣的航運公司或許可以鞏固長遠基本面。”
但是Alan Murphy也指出,新造集裝箱船訂單數量的下降也可以給技術進步帶來機遇。他表示:“事實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行業將不得不嚴肅對待IMO 2050低碳目標。還有一點也很明確,那就是目前的技術根本不足以實現這些目標。”
訂單數量下降,再加上結構性運力過剩,給業界創造了一個抑制新船訂造活動轉而在接下來五年之內將資金對準新興船舶技術研發的機會。Alan Murphy表示:“屆時,集裝箱船舶市場供需關系將更加平衡,新船(融合了新興技術)的吸引力也會更加讓人難以抗拒。”
這樣做可以大大提升面向IMO 2050目標的新興技術的普及速度,比持續訂造采用現有技術的船舶更為有效。IMO期望在2050年將航運業年度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相比2008年降低50%,同時采取措施逐步消除溫室氣體排放。
Alan Murphy表示:“現在訂造一艘新船基本上可以保證比五年前的船舶成本更低、排放量更小。但要是現在真的訂造了一艘船,接下來25年它都會是那個樣子。如果憑借這個絕佳的時機限制新船訂單并且聚焦新技術的發展——然后在本世紀20年代后半期的新造船項目中再加以利用,就可能對整個行業的長期經濟走勢產生極大的積極作用。”
編譯自Lloyd’s List
